神奇宝贝vs数码宝贝,谁是你的童年回忆?

童年第一个电子宠物之战。

作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宠物小精灵”和“数码宝贝”哪一个更受欢迎呢?

从国内的数据来看,《精灵宝可梦》似乎“略逊一筹”。《精灵宝可梦》最新剧场版《精灵宝可梦:皮卡丘和可可的冒险》于9月10日在国内上映,截至发稿时,票房已达4418.7万。而去年12月上映的《精灵宝可梦:超梦反击进化》仅收获1613.9万。同样是去年引进的《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最终收获1.25亿票房。

B站首场跨年晚会上,《数码宝贝》主题曲作为开场曲之一,被赋予了与《名侦探柯南》、《头文字D》音乐同等重要的地位,数码宝贝正版授权手游《数码宝贝:新世纪》官网也早早突破千万预约量。

《精灵宝可梦》在全世界范围内更是人气爆棚,国内票房未过2000万的《超梦逆袭:进化》在日本收获29.8亿票房,跻身2019年日本年度电影票房前十。

《数码宝贝》更像是一部“中国独有”的情怀IP,去年该片院线上映的国内票房甚至远超其“本土”日本。

就像80后记忆里的《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一样,《宠物小精灵》《数码宝贝》同样是90后童年里珍贵的时光片段。

然而这两部同为“电子宠物”的IP作品,却因动画风格、简介处理、操作等方面的差异,最终迎来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数码宝贝“童年的回忆”推出

从动画的内容来看,《数码宝贝》确实更有可能成为更有影响力的“童年记忆”。

神奇宝贝图鉴_神奇宝贝_神奇宝贝游戏

作为一部长篇动画,《宠物小精灵》就像是一本神奇宝贝图鉴,主角小智立志成为神奇宝贝大师,邂逅了不愿进入精灵球的皮卡丘,一起开启了自己的养成之旅。

虽然旅途中冒险元素颇多,但动画多以单元剧形式呈现,直到22年后的2019年,小智才夺得了联盟冠军,当时大部分观众都没能等到故事的结局。

反观在国内大受欢迎的《数码宝贝大冒险》第一季,被选中的孩子们进入数码世界,也就是如今在日本动画界依然大受欢迎的“异世界”题材。主角们的目标最初是“回归现实世界”,剧情清晰,BOSS战的安排也比较紧凑。当后期数码世界影响现实世界时,“拯救世界”成为新的目标,进一步加深了剧情对观众的吸引力。

《数码宝贝大冒险》的戛然而止也更容易勾起观众的怀旧情绪,第一季结尾,随着被选中的孩子们离开数码世界,立川美美的粉色遮阳帽也随着音乐被风吹走,消失在画面的尽头。

这个意味着“离别”的镜头,如同《千与千寻》结尾处千寻与白的告别,成为了童年记忆中一页别样色彩的画面,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足以让观众在多年之后,依然能回想起当时的忧郁心情。

另一方面,二者在国内电视台播出情况的差异,也导致了对童年影响力的差异。

与日本观众不同,作为 IP 源头的《数码宝贝》和掌上游戏《精灵宝可梦》当时并未在中国上映,国内小朋友接触这两部作品的第一个渠道就是电视上播出的动画。《精灵宝可梦》当时是台译本,港译本则叫《口袋妖怪》。

由此引发了《数码宝贝》与《神奇宝贝》之争,其实质就是那个时代两部动画的引入程度不同。

早期,中国引进动画尚不规范,无法大规模推广。翡翠台在1998年引进过一版《宠物小精灵》,广东不少观众童年时也看过这个版本,但影响有限。《数码宝贝大冒险》在2001年才正式引进中国内地,甚至还在卫视黄金时段播出。

神奇宝贝图鉴_神奇宝贝_神奇宝贝游戏

数码宝贝的引进更为广泛。当时电视机普及已经深入到三四线城市,动画本身又是正宗的进口作品,因此在电视上播出的频率更高。在知乎上关于为什么数码宝贝是童年记忆的问题中,不少受访者回忆说,数码宝贝在电视上播出的频率更高。

国内电视台在引进日本动画时,往往会对集数做出限制。长篇动画在翻译、字幕制作、重新配音等方面需要更大的人力成本。另外,动画在国内并不是主流电视节目,寒暑假的学生才是主要观众。很多引进国内的长篇动画,集数都只够填满一个假期,大概在50-60集左右。

因此长篇动画在对儿童的影响上有着先天的劣势,很多观众只记得小时候点播频道播出的《火影忍者》到中忍考试的剧情,对于佐助离开木叶之后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印象。

《数码宝贝》第一季共52集,刚好满足了电视台的播出需求,让观众可以看完整季的故事,最终也让《数码宝贝》成为了“中国限定”的童年热播IP。

神奇宝贝是如何风靡全球的?

《数码宝贝》刚开播时,曾被视为《宠物小精灵》系列的最大对手,但毕竟《宠物小精灵》系列的游戏、动画先行推出,奠定了更深厚的观众基础。

在日本,第一部《宝可梦》动画播出时,平均收视率保持在10%以上,几乎每集都位列同期前十。2014年日本队征战世界杯时,皮卡丘战胜了多啦A梦,成为日本队的吉祥物。

从全球数据来看,《精灵宝可梦》系列的影响力远超《数码宝贝》。1999年,“精灵宝可梦”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皮卡丘也被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第二名。20年后,Sensor Tower数据显示,AR手游《Pokemon Go》当年收入约9亿美元。

神奇宝贝图鉴_神奇宝贝游戏_神奇宝贝

2019年“全球最赚钱IP榜单”中,宝可梦系列位居第一,超越了赚得无数的老科幻IP《星球大战》和漫威的超级英雄。

宝可梦动画的长篇、儿童取向等固有特点,让其在中国市场失去了优势,但也成为了该IP多年来稳定运营的重要因素。每一代人童年都能拥有宝可梦,而当曾经玩过宝可梦的孩子长大后,也能在更新的动画和游戏中找到熟悉的小智、皮卡丘。

在IP拓展方面,通过特定符号传播是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有力渠道,美国队长的红蓝白盾牌、超人的蓝色紧身衣和红色披风等都已成为各自超级英雄IP传播的经典符号。

《精灵宝可梦》的火爆或许还得益于制作团队完成了整个IP的“符号化”。身高0.4米、体重6.0公斤的黄色皮卡丘是《精灵宝可梦》IP的灵魂图标,其初始设定是不愿进入精灵球、不愿进化,这让皮卡丘的形象保持稳定,也给观众带来了陪伴感。

1998年,任天堂与GAME FREAK、Creatures甚至成立了宝可梦公司,专门运营宝可梦周边销售中心。到了2000年,该公司整合了游戏、动画、IP衍生授权等一系列业务,并在多个领域开展宝可梦的跨媒体推广营销。

目前,Pokémon 已推出 7 部动画、23 部剧场电影,其周边衍生产品横跨多个领域,从低价的扭蛋玩具、玩偶到与瑞士手表的合作产品。

相比较而言,《数码宝贝》的IP开发就显得有些过于激进了。

《数码宝贝动画编年史》和《数码宝贝官方超图鉴》中对主要创作者的采访均提到,《数码宝贝》第一季播出后,数码宝贝机械们大受欢迎,因此在第一季动画结束前就决定制作第二季续集。

这种快速的节奏和商业驱动的制作目的导致世界观的设定一再改变。

神奇宝贝_神奇宝贝游戏_神奇宝贝图鉴

第二部《数码宝贝大冒险:02》加入了黑暗塔的设定,初代数码宝贝机械无法使用。第三部《数码宝贝驯兽师》加入了卡牌游戏的设定,几乎完全割裂了与前作的联系。虽然剧情制作精良,豆瓣评分也上升到9.0分,但播出后收视率却下滑了30%。第四部《数码宝贝边界》上映时,核心设定再次被修改,主角们可以变身为数码宝贝进行战斗,但收视率却持续下滑。

设定的反复更改、主角的不断更换,加速了老观众的流失。以第二部为例,就像观众无法接受《博人传》中鸣人和佐助的结局一样,两人战斗力的削弱,也很容易浇灭观众的热情。最后,观众看好的“无甲CP”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

与此同时,《数码宝贝》动画在续集中逐渐脱离了儿童取向。比如被不少观众视为“童年阴影”的第二部中,卡莉与“暗黑之海”的故事,就明显加入了克苏鲁元素。但主角们依然是小学生,这就导致加入克苏鲁、赛博朋克等成人元素,对不少小朋友来说,似乎有些过于高级。

其实,数码宝贝背后的公司万代早在上个世纪就与东映动画合作制作了特效电影《假面骑士》。1994年,日本国民IP《机动战士高达》的制作公司SUNRISE也加入了万代集团。除此之外,万代还手握龙珠、Love Live等现象级IP!数码宝贝的商业成就不足以与这些国民IP相比,其重要性似乎还不够凸显。

由电子宠物引发的千禧年知识产权之战

造成这两者区别的根本原因是整个IP的“根”不同。

《精灵宝可梦》系列的起源是电子游戏,这意味着游戏本身的可玩性成为了最重要的部分。动画、剧场版电影、联名产品与游戏一起构成了整个《精灵宝可梦》庞大的体系。动画可以完成游戏中精灵宝可梦的设定,而在游戏中也能体验到捕捉只在动画中出现的精灵宝可梦的快感。每个环节都能相得益彰。

在这个多年积累的体系下,《宝可梦》能保持稳定的“儿童向”,成为每一代小朋友的童年回忆,即便动画、剧场版电影的口碑不稳,却也不至于破坏整个IP的影响力。

数码宝贝系列的起源是上世纪末风靡日本的电子宠物机器“拓麻歌子”。小孩子可以在拓麻歌子上养育自己的电子宠物,当时在女孩中十分流行。后续的数码宝贝机器被定义为“男生专用的拓麻歌子”。玩家可以在其中训练数码宝贝,并用它来战斗,与它一起在数码世界展开冒险。

神奇宝贝图鉴_神奇宝贝游戏_神奇宝贝

《数码宝贝》的设定也带有非常明显的千禧年气息。数码世界是由计算机信息构成的世界,数码宝贝是生活在其中的虚构生命体。两者都是由电子数据构成的。第一部《数码宝贝》中对东京地区毁灭的呈现,颇有上世纪末日本动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世界末日”元素的影子。

但那个时代毕竟过去了,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宠物和千禧年的诸多潮流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消逝。《宝可梦》在掌机上还能不断更新,但《数码宝贝》的电子宠物被时代淘汰后却无处可去。这意味着“数码宝贝”IP最为人熟知的产品就是其动画,一旦“数码宝贝”动画业绩下滑,很可能会影响整个IP的发展。

在尝试突破却失败,在游戏等衍生作品未能取得相对均衡的发展之后,《数码宝贝》系列只能无奈地将目光转向原有的观众,也就是那些童年时被它感动,而后离开数码世界的“被选中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观众们也能为曾经的情怀买单。

事实上,日渐没落的日本动漫产业多年来并未诞生足够火爆的新一代长篇动漫IP。长篇连载漫画的剧情结构随着战线拉长容易出现偏差,而观众的阅读习惯也趋向于短篇化。随着观众要求和制作成本的提升,电视台更愿意按季度投入动画制作,以降低风险。

凭借剧场版斩获400亿日元票房、打破日本电影票房纪录的《鬼灭之刃》,漫画仅有23卷,动画也分为每季26集,并不会像之前的《死神》和《家庭教师杀手重生》那样一口气完成。

《宝可梦》的成功在于游戏、动画、院线电影、周边衍生品等全IP矩阵的构建,但随着受众兴趣的细分,似乎很难再创造出能承载如此多维发展的现象级IP。

在90后中国观众的心目中,数码宝贝已经成为上一代人的童年幻想。下一个梦想又会在哪里?没人知道。

作者 | 龙成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孕宝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