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芬兰船、自制羽绒服...中国人凭什么征服南极?

Coolplay 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近日,特朗普又撒谎了。

2020年11月22日,在沙特举行的G20峰会上,特朗普再次为退出《巴黎协定》辩护:

“《巴黎协定》的目的不是拯救环境,而是摧毁美国经济。我拒绝把数百万美国就业岗位和数万亿美元交给世界上最严重的污染者和环境破坏者。”

要杀死美国经济?特朗普的言论无疑是自私而又荒谬的。

四年前,170多个国家领导人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全球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需投入超过90万亿美元。

2019年,中国的GDP约为1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人类要投入中国七年的GDP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尽管如此,中国仍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因为如果人类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全球经济损失将达到200万亿美元,很多人的生命甚至会受到威胁。

如何保护地球、防止生态进一步恶化,已成为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

01

南极洲是地球上唯一未开发的处女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也隐藏着气候变化的秘密。

人类在这里发现了大气中的臭氧层空洞和巨大的冰下湖,使得这里成为了世界各地科学家必去的地方。

中国如果想研究气候变化、获取南极资源,就必须也到南极进行科学研究。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自主研制的“雪龙二号”科考船从上海出发,开始第37次南极之旅,计划航程3万余海里,将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问题科学考察。

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中国连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资格都没有,不,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中国在南极根本就没有一个科考站。

1983年9月,第12次南极条约会议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中国首次派出以郭昆为团长的代表团与会。

然而在现场,中国代表不仅被安排在会议厅的一个角落,而且每次会议进行表决时,会议主席就会重重地敲响手中的木槌,说“非谈判国家请退场,到会场外喝咖啡”。

郭昆带领大家流着泪走出会场。他说:“除非中国建立自己的南极科考站,否则我再也不会参加这种会议了!”

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在南极建立科考站实在是太难了。

我们没有人员、没有防寒设备、没有破冰船,甚至没有南极洲的地图。

但看到已经有十几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科考站,更好的位置都被其他国家占据了,我们实在没有时间再等了。

后来,有人在旧书摊上找到一本《南极北极志》的译本,郭昆带着591人,拉着没有破冰能力的科考船“向阳红10号”,出发了。

海淘_海淘购物app_海淘官网

一路上要穿越五条风带,航行三十多天,才能到达唯一可以停靠的港口,这是一场生命的赌博。

科考队员们纷纷表示:“去南极,其他什么都可以不做,但必须写遗书。”

一路上危险重重,比如船必须经过魔鬼海,这里平均风速8级,海浪高达7米以上,稍有不慎,船就会被毁,人就会丧命。

当时,船长张志廷与大海进行了六天六夜的殊死搏斗,他的双腿都站肿了,最后筋疲力尽地带领全体船员逃生。

1984年12月25日,科考队经过10953.7海里的航行,终于抵达南极。

在南极永久冻土上,在连续数十天的风暴和暴风雪中,他们手工破冰、舀水,每天只睡觉两三个小时。

郭昆在长城站建设期间

仅用27天时间,就在乔治王岛建成中国首座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1985年10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南极条约协商国,终于拥有了南极事务的发言权,过去所受的屈辱一扫而空。

02

长城站终于建成了,但实际上,中国的长城站并不在南极圈内,而是在遥远的乔治王岛上。

因为,我们被破冰船困住了。

前往南极圈的路上有很多这样的浮冰,没有破冰船根本无法通行。

如果我们要征服南极圈,就必须要有破冰船。

但当时我们还没有生产破冰船的能力,所以只能向芬兰EFFOA公司购买二手货船“Rea”号。

没错,它是二手的,破冰能力仅为1A级。

我们把这艘船改装成“极地号”,准备用它挺进南极圈,但很多国家表示:中国如果要进入南极圈建科考站,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但郭昆从来不相信这种邪说,他再次率领科考队,乘坐“极地”号前往南极。

前往南极的路上,有长达20公里的浮冰区,最高的冰山有楼房那么高,而北极星号的破冰能力只有80厘米。

北极星号左侧船身遭冰山撞击,撞出一个长约60厘米的洞,海水涌入。

他们亲眼看到崩塌的冰川像海浪一样冲向极地;

有人拿出一根珍藏已久的好烟,说:你抽吧,不抽就没机会了。

幸好,由于冰山表面已经搁浅了70%,冰山最终在距北极星号两三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就在如此危险之中,1989年1月22日,科考队乘坐由二手船改装而成的“极地”号,终于挺进南极腹地。

1989年2月26日,中国在南极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中山站建成。

海淘购物app_海淘官网_海淘

但“极地”号的破冰能力毕竟太差。

1993年,中国从乌克兰赫尔松造船厂进口了一艘维特斯白令级破冰船,并将其改装成“雪龙”号,该船可破冰厚度达1.2米。

经过一代代极地英雄的努力,2005年,以李元生为首的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Dome A,并在那里建立了我国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

然而,虽然在南极建立了那么多科考站,我们却没有一艘属于自己的破冰船,直到2019年7月,“雪龙2号”才终于诞生。

从1983年首次参加大会,到2019年“雪龙2号”诞生,整整36年过去了,中国终于拥有了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艏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而且如今在南极,还可以看到中国自己生产的各种极地装备。

这是一辆两栖极地全地形车;

这是一台可以在南极极寒环境下作业的挖掘机;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制作、生产的防寒服装。

这是内陆生活小屋,配备所有必需品;

回想36年前遇到的艰难险阻,仿佛已经是一辈子以前的事了。

36年前,当他们踏上这片平均气温-25℃、最低气温-89℃、每年平均有300多天遭遇8级大风、最大风速可达12级台风的3倍的大陆时,没有破冰船,缺乏专业知识,甚至买不到适合极地生存的羽绒服。

当时他们只能从国外购买二手破冰船、只能在现场学习专业知识,只能参考国外经验,找到专门的厂家定制防寒服。

今天,我们研制了自己的破冰船,通过科学考察的积累,获得了专业知识,甚至有了专门的羽绒服。

中国第36次、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队穿着的都是中国品牌波司登的羽绒服。

中国南极科考队穿波司登羽绒服

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气候十分寒冷,尤其是昆仑站,平均气温低至零下50摄氏度。队长李元胜曾说:“波司登为我们南极科考队设计的羽绒服,经受住了南极的严寒考验,保障了科考的顺利进行。”

就在几天前,波司登与中国南极科考队联合推出专业保暖系列,经过各种环境考量和极限测试,羽绒服更加专业、保暖,完美适用于通勤、滑雪、极地等场景。

波司登专业保暖系列包含巅峰攀登、高端户外、极寒、滑雪四大子系列。

03

那么,什么样的羽绒服才能满足极寒环境下的保暖需求呢?

毫无疑问,这件羽绒服必须能够抵御大雨,强风和极度寒冷,还必须足够透气。

今天,我和大家就波司登高端户外系列做一次测试,对标南极严酷环境,挑战波司登专业保暖系列的专业性能。

评估一:温暖测试。

对于羽绒服来说,保暖性是最重要的。

海淘官网_海淘购物app_海淘

我们来模拟一下南极的极寒环境,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两根香蕉,一部手机,经过测试,两根香蕉的温度分别为14.1℃、14.3℃。

将手机和14.1℃的香蕉放入一件波司登羽绒服内并折叠起来,将14.3℃的香蕉放在羽绒服表面;

然后,向容器开口处喷洒液氮(-196°C)一分钟;

我们发现羽绒服外面的香蕉已经变硬了,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它掰开。

而且,横截面在红外热像仪前呈现深蓝色(这种情况只会在极低的温度下发生);

但羽绒服里的香蕉还是和没放进去之前一样,可以很轻松的剥开然后直接吃,没有任何问题。

在红外热像仪下,也是红色的;

体温枪测试的结果更加直观,羽绒服里香蕉的温度由放进去之前的14.1℃,下降到了12.9℃,只下降了1.2℃。

但羽绒服外面的香蕉温度却由放入前的14.3℃变成了LO(LO是低于下限检测温度,这款测温枪的测温范围是-50℃-380℃,也就是说此时香蕉的温度低于-50℃);

更让人惊讶的是,原本不耐低温的手机,拿出来之后居然还能正常使用,羽绒服有效隔绝了低温的侵袭。

评估2:防水测试。

在南极恶劣的环境下,雨雪天气不可避免,因此羽绒服必须要具备防水功能。

我们准备一个量杯,装满水,并记录量杯中的水量;

然后,我们将波司登高端户外系列羽绒服放入盆状,将量杯中的水倒入衣服内;

我们把手放入水袋里轻轻按压搅拌,然后等待1分钟;

我把羽绒服里的水倒回量杯里,发现水量几乎没有减少。

水全部被困在衣服里了。

擦去羽绒服表面的水珠,积水的地方看上去与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一件羽绒服,防水性能却这么好!

评测三:防风测试

在南极,每年平均有300多天会出现8级以上的大风,所以羽绒服的防风性也至关重要。

我们将羽绒服垂直固定在桌上,在羽绒服的一侧放置一个吹风机(最大风速32m/s,相当于11级暴雨的风力),另一侧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

将鼓风机开到最大风速,风速计显示鼓风机风速已达到32m/s。

令我们惊讶的是,对面的烛光火焰竟然一动不动,甚至透过了波司登羽绒服。

风完全被羽绒服挡住了。

评估四:透气性测试

人体容易出汗的特性决定了我们穿着的衣服必须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但一件防风、防水、防寒的衣服,往往很难透气。

我们把羽绒服挂在衣架上,准备一个朝向羽绒服一侧的挂熨斗;

另一人手持透明杯子,放置于羽绒服的另一侧,杯口朝向羽绒服;

我们发现另一侧的杯子里很快就出现了雾气;

手机计时显示,整个过程仅用时8.66秒。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意味着该服装的透气性非常好。

说实话,我是有些惊讶的,波司登的高端户外系列羽绒服,可以抵御极寒、暴雨、飓风,而且透气性也很好,不用担心汗水蒸发不出去。

这不禁让我好奇,一件羽绒服怎么能实现这一切呢?

查了一下才知道,里面填充的是保暖效果更佳的欧洲进口鹅绒,蓬松度800+,含绒量高达90%。

而且它的最外层布料不是普通的布料,而是GORE-TEX,一种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医疗等领域的材料,这种面料被称为“世纪之布”。

它防风、防寒、防水,一般具有这些功能的面料透气性较差,而这款面料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人的汗水可以通过薄膜蒸发。

这些极致材料的组合,满足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防寒和保暖的一切需求。

当然,对于有其他防寒需求的人群,波司登还准备了其他系列产品:巅峰系列、滑雪系列、极寒系列,同样功能出色,适用于不同环境。

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波司登的登峰系列。

登峰系列内填充的是金羽绒带的顶级鹅绒,蓬松度也是羽绒服级别的上限,达到1000。和高端户外系列一样,采用了“百年面料”GORE-TEX,但比高端户外系列更精致。口袋还采用了航天纳米隔热材料“气凝胶”,能更有效保护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不会因为低温而出现故障。

海淘_海淘官网_海淘购物app

中国登山队身着波司登登山系列成功挑战7509米慕士塔格峰

滑雪系列融合了运动感与时尚感,非常适合户外运动。在腋下等容易积汗的部位增加了拉链和高透气设计,独立调节服装内部温度。此外,同样采用GORE-TEX面料的滑雪系列,也在腋下等容易积汗的部位增加了拉链和高透气设计,方便运动后汗水和热量的疏散和排出。

极寒系列是最受明星们喜爱的款式,采用高端贴合面料,因此即使下小雨或刮大风,日常通勤或外出也不用担心被寒冷打扰。

虞书欣、陈伟霆身着波司登极寒系列

这样,中国南极科考队与波司登联合打造的专业保暖系列,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于羽绒服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双方对“专业温暖”的共鸣,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还与波司登成立了“极地功能性羽绒服项目组”,联合研发极地羽绒服饰装备。

结尾

1983年,当中国被要求退出南极条约磋商会议时,没有人想到中国的极地科学研究能够走这么远。

37年过去了,我们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考站,现在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在建设中。

我们从购买其他国家的船只,到拥有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破冰船,从在大会上没有投票权,到成为世界领先的科考队,我们终于实现了弯道超车。

同样,44年来,波司登也始终专注于羽绒服的研发、设计、生产,并在一点一点突破极限。

早在1998年,波司登就与北极科考队结缘,开始与极地科考队事业产生共鸣。

1998年,中国北极考察队穿着波司登踏上北极大陆

1998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穿着波司登登上珠穆朗玛峰;1999年,波司登助力中国南极科考队抵达南极。

1998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穿着波司登登顶珠穆朗玛峰

至此,波司登成为首个触及世界“三极”的中国服装品牌。

1999年,波司登帮助记者去南极

从此,波司登走上世界舞台,与众多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畅销全球72个国家,赢得超过2亿人的喜爱;

英国企业家、慈善家、演讲家 Samir Ceric 身着波司登高端户外系列

去年,波司登与南极科考队建立长期合作,共同研发极地羽绒服装装备。

中国南极科考队穿波司登羽绒服

在中国品牌和南极科考队的不懈努力下,相信中国的极地科考会越来越好,也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像波司登这样有激情、有实力的民族品牌。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大国竞争的战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企业亦是如此。

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还很艰难,但我们已在路上。

由 CoolPlay Lab 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孕宝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